【党组织】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
【基本情况】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隶属于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共有党员22名,其中教师党员13名,学生党员9名。
【亮点】党建与教学互融,立德与育人共进。
【背景】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教师党员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及行政工作,党建和业务经常处于分离状态,教师疲于工作,政治理论薄弱,党建效果不佳,人才培养乏力。
【做法及成效】
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实施“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一体化学习机制”为基础、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以“落实课程思政”为重点,打造“大思政”格局,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让所有教师都有情怀、有责任,让所有课程都有思政、有特色,让所有学生都有感悟、有收获,推进党建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中心工作。
一、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格局
(一)建立健全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导师制、学院教学督导制度等多项党建与育人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实践。
(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育人功能。通过启动师生交流日,实施党建导师制,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等一系列育人实践活动,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提升教师师德素养与育人本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旅游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教学牵头抓总、党支部与教研室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二、强化理论武装,增进教师育德能力
构建“党支部+教研室”一体化学习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让每位老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增强专业教师的理论武装与政治素养,提升育人本领与育德情怀。 近三年,教师党支部联合教研室共开展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10余场,举办课程思政建设专题报告2场。
三、挖掘课程资源,抓实课程思政建设
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让课堂有情有义、有爱有责、有温度有高度,深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通过“四个一”明确建设任务,即: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建立课程教学资源,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召开课程思政培训,每门课程提交一份课程建设方案;举办教学技能交流,每人撰写一篇授课案例。
通过以上做法,形成一定成效。
一、立德树人氛围凸显
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主动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和本领能力明显增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激励、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本领、长才干上,刻苦读书学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学生们的信心更满、追求更高、劲头更足,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学风状态明显改善,爱国情怀、担当意识、使命感、责任感明显增强。近年来,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20余项。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上百次,获得省直机关“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1人次,获得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员”1人次,其中合肥城轨排队候车主题活动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疫情期间,学生党员在社区担任志愿者,积极参加防疫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与好评。
旅游人担起“思政担”,专业课绘就“同心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夯实了教师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认识,增强了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较好地克服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实现了支部建设与教研室建设、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理论学习与育人实践的有机融合。